粤宏远A拟跨界收购高端装备“小巨人”,寻求房地产外第二增长曲线|东莞资本
近日,粤宏远A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约6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博创智能将成为粤宏远A的控股子公司。
在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后,2024年前三季度粤宏远又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迫切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粤宏远A表示,本次交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公司将从传统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有利于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曾两次冲击IPO未果
根据招股说明书,博创智能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65亿元,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博创智能主要从事智能注塑成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装备是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工作母机,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领域。
博创智能曾两次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刺,最近一次IPO于半年前撤回,IPO之路一波三折,并以失败告终。
早在2018年12月,博创智能就曾与民生证券签署辅导协议。首次递表是在四年前。2020年11月博创智能科创板IPO获受理,但仅三个月过后,一轮问询函都未曾经历,2021年2月公司便撤回发行上市申请。2022年6月,博创智能再次闯关科创板。2024年6月公司再次撤回上市申请。
近年来,注塑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及“价格战”愈发严重,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不断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博创智能毛利率持续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且差距呈现快速扩大趋势 。
根据申报材料, 博创智能的经营业绩并不稳定。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博创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5亿元、11.16亿元、8.19亿元和4.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08.60万元、6555.87万元、5264.06万元和1724.71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489.42万元、11677.51万元、-12291.09万元和6991.19万元。
主业不振,屡次跨界求转型发展
近年来,地产主业不振,粤宏远A迫切需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公开资料显示,粤宏远A目前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为主业,同时经营再生铅等业务。2017年以前,公司房地产售楼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同时还有部分房地产出租业务。
随着地产行业周期下行,粤宏远A房地产业务缩水,公司寻求多元化发展,进入了再生铅业务。
再生铅业务表现同样不近人意。粤宏远A2022年和2023年再生铅业务贡献营业收入分别为7.50亿元和2.33亿元,同比在下降。且这两年的再生铅业务在亏损,毛利率均为负值。
2024年上半年,粤宏远A再生铅业务营业收入2.29亿元,营收占比已上升至88.81%,毛利率勉强转正,但也只有3.99%。
以再生铅项目为基点,粤宏远A曾计划布局锂电池相关业务, 包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再生资源相关的产业链延伸项目。
然而,锂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加剧,粤宏远A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仁化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再生业务的建设已临时停止。
近几年粤宏远A业绩欠佳。据2024年三季报显示,粤宏远A营业总收入为4.17亿元,同比上升53.2%;归母净利润为-3876.13万元,同比上升43.26%。同时,粤宏远A账上资金也不充裕。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只有3.87亿元。
粤宏远A表示,博创智能主要产品为智能注塑成型装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目前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经营再生铅等业务。本次交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公司将从传统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有利于上市公司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第二增长曲线。
公告显示,粤宏远A于2025年1月2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并与交易对方签署了《股份转让之意向协议》。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并履行必要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本次交易预计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
粤宏远A在1月3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多年经营房地产和再生铅等行业,同时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布局新兴领域,近年来,公司在经营好基础产业的前提下,一直在积极摸索产业转型以及考察其它行业的投资机会,产业转型方向倾向于国家支持鼓励、合适体量的实体项目。当前公司的工作重点是聚焦于收购博创智能事项的进展工作。在团队储备方面,虽然公司没有现成的与之完全匹配的团队,但工作会做在前头,未雨绸缪,如并购顺利,应根据具体情况使团队保持稳定性,业务保持连续性、增长性,在此基础上或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需求。
此次粤宏远A能否通过跨界收购成功实现转型发展,仍有待市场检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